「笑話計畫」 石晉華個展: 靜宜大學藝術中心
「笑話計畫」有兩個部分,一是關於堅個計畫的"文件"。在靜宜大學藝術中心的展覽現場,首先周圍環抱觀者的,就是這一批從"文件前言"到"草擬計畫與諮詢”、"申請創作補助"、”獲得創作補助”、”延期結案"、"接洽展場時地”、”製作過程"、”輸出校色”、“邀請藝評"、"藝評文字"、"購買媒體廣告”、"邀請卡與海報"、"通知贊助者與審核者"、"協調進場佈展時程”、"提供展覽機構要求的資料”、“MSNMessenger”,以及"留言本"等十七個過程的文件展(展後又加入"結案核銷”、“製作畫冊"兩過程的文件)。接著的第二、第三展間才是一系列的"笑話影像與文字",還一部份後來一共有12組圖文。
本計畫的原始構想肇始於友人們三不五時e-mail 來的笑話郵件,在閱讀這些笑話文本的時候,有時心中會出現一些不是那麼依循常軌的意象,直覺告訴我:還種特殊圖文關係的組合,如果用心地組織、安排閱讀的脈絡,是會具有一些詰問與批判的可能性。於是自2001年起,我就開始收集、挑選、改編一些笑話文本,並試著設計出與之配合的影像。至於產生「笑話計畫」的大背景與長期的思路,則是從1992年「所費不貲」展處理的問題(藝術形式、機構對美學態度與價值的影響)一路走過來的,因為“藝術體制化"所帶來的影響與問題,一直是我面對與思考的重要題目,對我而言,這是個切身又無法在現實上解決的問題。我發覺我想要達到的清醒與自覺,除非完全自外於當代藝術的體系,否則不論是現實的資源與場域,或是以作品做為與世界對話的機制上,我只能採取符合體系的路線前進。然而矛盾的是,隨著對 知識.權力、價值•價格本質的瞭解,我對當代藝術就愈來愈無法以認真、嚴肅或神聖的態度面對。在體系中,不論為體系所用,或拒絕為體系所用,似乎最後只能走一條自我解嘲或諷喻的路子;再不然,就是不為理論與論述,不代表任何人,只為一點”個人的理由“地做著或活著。這是我面臨的困境與限制——— 和自己喜愛與從事的,產生了疏離與異化。
以是之故,做笑話或以笑話為計畫之名,對我而言都是一種自況的隱喻與策略的實踐。
